(小編)香港電台製作的「七十年・戰爭的記憶」系列報導,紀錄台灣、香港、中國大陸三個年輕人關哲濬、陳彥澄、馬金輝對「抗戰」的逐步探索。龍應台在片中談及華人區回顧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尷尬處境,那些黑白之間的灰色地帶和欠缺對話,讓不同地方的人莫衷一是,因為「你永遠看不到別人痛的地方在哪裡。」。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v9CvxAYtWw&feature=youtu.be
~龍應台
"對於過去的七十年,七十年前的戰爭為甚麼會發生,當時為甚麼沒有避免?我們到底做對了甚麼?做錯了甚麼?有甚麼事情是現在要趕快知道的?如果這些都不去處理、不去面對的話,那麼人就是不斷的在重複自己的錯誤。(我們)要靠一種比較深刻的認識和智慧,去告訴自己,有哪一種記憶的流失我必須要去抵抗它?有哪一種記憶是會被國家或某種強權勢力,故意把它消滅掉。"
"在黑白之間有非常多層次的灰色地帶。當我們要坐下來談記憶,或者要談抗戰是甚麼?是一個要慶祝、要紀念、要悲傷、要哀悼的東西,就產生非常大的困難。因為這種困難,我們的未來到底是甚麼?它未來的方向是甚麼?我們人本來就容易健忘,很多事情就從指縫之間溜走,即使如此,其實記憶是一種抵抗。"
"我們現在的中華,大中華世界,是一個彼此不信任的割裂的狀態,這是它的結果。二戰過了七十年,一塊跟一塊之間從來沒有真正的對過話,因此產生這種情況,就是莫衷一是,你永遠看不到別人痛的地方在哪裡。"
"學生不就是學習嗎?學習的時候,不是每天都只是在吃甜點吧。痛苦跟災難,我覺得是人類的歷史裡,你不要說它佔百分之八十,也至少佔百分之七十。對於痛苦,痛苦讓你謙卑,不知道痛苦的人是最不謙卑,最傲慢的人。"
"一個國家的人如何去對待自己的記憶,它其實就是一個標準,也就是這個國家的成熟跟文明的標準。越野蠻的國家,對記憶越粗暴,越文明、越成熟的國家,對於記憶就越細緻。"